2024年《安徽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》发布
2024年《安徽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》发布
2024年《安徽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》发布
2025合肥骆岗半程马拉松大赛(dàsài)。(资料图片)
5月28日清晨,在合肥(héféi)大蜀山西扩公园内,年逾古稀的(de)王正直老人和20多名年轻人一道,参加(cānjiā)合肥四季花海跑团开展的第391期团跑活动,他们轻松完成了10公里的路程,享受健身的快乐。
以“和健身·向前奔”为初心使命,这个跑团如今已汇聚了700名多名“跑友(pǎoyǒu)”。这是合肥市全民健身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(suōyǐng),包括这样的跑团在内,该市各类全民健身组织数不胜数(shǔbùshèngshǔ)。
“对我们普通市民来说,为运动健身(jiànshēn)而欢聚,在城市森林花海里畅快奔跑,就是(jiùshì)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幸福感!”王正直老人动情地说。
合肥市为了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,全面聚焦民生需求,营造全民运动的(de)良好氛围,为全民健康助力,近年来从场地、设施、赛事等多环节、多层次、多渠道(duōqúdào)进行持续优化和(hé)升级,截至2024年底,合肥市拥有各级体育场地3万多个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.09平方米,超过(chāoguò)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.0平方米的水平(shuǐpíng)。
施妙(shīmiào)招探索“复合用地”,让城市体育空间便民惠民
在合肥市瑶海区御景湾小区里,一座原本废弃多年的露天游泳池(yóuyǒngchí),如今被改造成居民健身场地,儿童游乐滑梯、攀爬设施、乒乓球台等分布(fēnbù)在池中,新修的环形健身塑胶步道,总长度将近300米,基本满足(mǎnzú)小区居民日常(rìcháng)健步运动需求。
“我们小区(xiǎoqū)建成已有17年了。这个游泳池废弃(fèiqì)了不少年,前两年经过改造,真是焕然一新,老人孩子特别喜欢来这里锻炼、玩耍。”今年70岁的小区老住户、健身达人何建军说(shuō),在小区里就能享受到体育锻炼的快乐,安静、便捷也(yě)更安全。
平时除了在小区健身散步,何建军还喜欢到不远处的繁昌路体育公园去打球。“出小区步行不要10分钟就(jiù)能到,那里(nàlǐ)的健身、运动器材更(gèng)齐全,更高级,更好玩。”
在(zài)何建军的(de)指引下,记者来到裕溪路(yùxīlù)高架桥下的繁昌路体育公园。这里的球类运动区、健身休闲区等功能划分明晰,球类运动设施和各类健身器材琳琅满目,无论是年轻人,还是老人(lǎorén)、孩子,都能在此找到自己的快乐。
“繁昌路体育(tǐyù)公园的(de)马路对面是裕丰花市体育公园,这两个在高架桥下建设的体育公园,目前是全省首创。”合肥市瑶海区教体局群众体育工作负责人谢小妹表示(biǎoshì),巧用高架桥下闲置空间建设体育场地(tǐyùchǎngdì),盘活了城市空闲用地(yòngdì),从“城市灰角”到“活力绿洲”,缓解了群众“健身去哪儿”的难题。
“改得(gǎidé)好,改得妙,快乐健身呱呱叫!”何建军笑(xiào)着编了一句顺口溜,点赞这些便民、惠民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。
在(zài)繁昌(fánchāng)路体育公园的科学健身服务站,免费共享(gòngxiǎng)柜让人眼前一亮。体育公园运营方负责人、安徽浩翔体育的陈黄华介绍,来到这的群众不仅健身运动不花(huā)钱,还可以用手机扫码借用篮球、足球、羽毛球、乒乓球、毽子等,也不用花一分钱。
在加大建设力度的同时,合肥市积极推行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向公众免费(miǎnfèi)、低收费开放政策,合肥体育中心、合肥市全民(quánmín)健身中心等(děng)政府投资类体育场馆(tǐyùchǎngguǎn)一律设立免费、低收费时段(shíduàn),分布在城市公园、绿地和居住区周边的笼式多功能健身场、三人制篮球场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,一律免费向市民开放。
人均指标超全国目标,城市“15分钟(fēnzhōng)健身圈”成形
健身去哪儿(nǎér)?一边探索“复合用地”,一边积极推动“体绿融合”。
5月28日中午时分,在蜀山区南淝河体育公园(gōngyuán),江中成夫妇带着快3岁的(de)双胞胎孙子,在滑(huá)滑梯上玩乐,虽已是午饭时间,仍流连忘返。
“南淝河(féihé)(féihé)体育公园建在南淝河边的公园里,过去(guòqù)这里是一片被人用来(yònglái)收废品的城市边角地。”蜀山区教体局体艺科科长周青介绍,蜀山区围绕全民健身需求,充分利用公园绿地、河流沿岸等边角地带,配建球场、游园等运动场所,更好满足市民家门口休闲健身需求。
据介绍,合肥依托南淝河地理特点(tèdiǎn)因地制宜布点健身(jiànshēn)设施,通过架设公园浮桥,构筑具有健身、亲水(qīnshuǐ)理念(lǐniàn)的南淝河健身步道景观带,沿线设置乒乓球场、篮球场、羽毛球场等运动场地,既满足周边群众的锻炼(duànliàn)需求,又利用水系形成景观廊道,步道全段总长约10公里,服务周边人群超过20万人次。
“将体育(tǐyù)健身器材配建纳入公园建设,提升(tíshēng)公园的复合功能,满足全年龄段和多层次的健身需求,提升城市公园的复合功能,让广大合肥市民(shìmín)在健身休闲的同时,享受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。”合肥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(chǔchùzhǎng)汪贻政说。
据了解,合肥市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(chǎngdìshèshī)建设纳入了市级民生工程(gōngchéng)、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事项和快乐健身行动(xíngdòng)中共同实施,累计投入超过60亿元打造全民健身示范工程。
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底,合肥市(héféishì)拥有各级体育场地3万多个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.09平方米,远超《“十四五”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(bǔduǎn)板工程实施方案》中提出的2025年全国(quánguó)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.6平方米以上(yǐshàng)的目标。
随着群众身边体育场地设施布局的(de)不断优化,合肥市已基本形成了(le)城市“15分钟健身圈”,市民参与健身的积极性持续提升。
试点14个社区“和健身”,打通(dǎtōng)健身指导“最后100米”
5月31日,2025年合肥市端午龙舟赛在新站高新区少荃湖开赛,来自全市的(de)龙舟队伍伴着铿锵的鼓点(gǔdiǎn)和数以万计群众的助威(zhùwēi)呐喊声,在少荃湖上劈波斩浪,展示(zhǎnshì)了赛龙舟的运动激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坚持以“全民健身健康合肥(héféi)”为主题,合肥市积极构建(gòujiàn)形式多样(xíngshìduōyàng)、内容多元、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,以体育增添城市活力,让健身融入百姓生活。
该市支持各地(gèdì)利用山水人文、旅游休闲等具有地域特色(tèsè)的资源,结合元旦、端午(duānwǔ)、重阳等传统节日(rì)和全民健身日等重要节点,强力推动各地全民健身活动由“一县(市)一区一品”向“一县(市)一区多品”推进。
值得一提的是,合肥市全民(quánmín)健身组织体系日益健全,体育社团、健身站点逐年增多,更加活跃;群众性(qúnzhòngxìng)体育活动精彩纷呈,参与人群(rénqún)不断扩大,参加人数逐年递增。
截至2024年底,合肥市“政府主导、部门(bùmén)协同、全社会共同参与”的全民健身(jiànshēn)格局基本形成,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(yìshí)明显增强。合肥市体育局的统计数据显示,该市经常参加(cānjiā)体育锻炼的人口占总人口数的46.5%。
合肥四季花海(huāhǎi)跑团组团已有6年(nián)时间,是“和健身(jiànshēn)”的成功实践。合肥市积极探索打造基层(jīcéng)自治型体育组织——在14个社区试点“和健身”社区科学健身指导俱乐部,致力于打通群众健身指导“最后100米”。
今年,合肥市将总结“和健身”俱乐部试点经验,在全市(quánshì)范围内推广复制,努力实现主城区社区(shèqū)全覆盖,并(bìng)向县区农村延伸,拓展服务内容,涵盖(hángài)运动培训、赛事组织、健身交流等功能,强化自我造血与可持续运营能力。
“合肥经验”何以风行?法治护航全民(quánmín)健身
全民健身如此风行,“合肥经验(jīngyàn)”何以行之有效?一部地方性法规的施行,立法保障“全民健身”,就足以(zúyǐ)说明问题。
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的《合肥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条例(tiáolì)》,是我省(wǒshěng)第一部(dìyībù)涉及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、管理的地方性法规,走在全省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地方立法工作的前列。
合肥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,《条例》坚持问题导向,聚焦场地设施建设(jiànshè)和管理这一“小切口”,以“小快灵”的立法形式,针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总量不足、结构不优(bùyōu)、维护不力等问题强化制度设计,推进解决群众“健身去哪儿(nǎér)”的难题,使(shǐ)全民健身场地从设施规划、建设到后期的管理都做到了有(yǒu)法可依、有规可守、有序可循。
法治护航,规划引领。合肥市将体育场地设施规划纳入(nàrù)新一轮城市国土空间(kōngjiān)总体规划,将公园(gōngyuán)体育设施配建要求纳入《合肥市公园条例》,将高架桥下(qiáoxià)建设体育空间相关标准纳入《合肥市桥下空间利用设计导则》,将新建住宅小区体育设施配建标准纳入《合肥市规划管理(guǎnlǐ)技术规定》。过去5年间,《合肥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(2021—2025年)》有序(yǒuxù)推进,全民健身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。
据介绍,今年合肥市将(jiāng)承办国际、国内高水平体育赛事14项次,继续举办2025年全民健身运动会,全年计划举办市级(shìjí)及以上(yǐshàng)体育赛事活动120余项次,不断激发广大市民对体育的热爱与关注,引导更多人参与到全民健身的大家庭中来(zhōnglái)。(武鹏 王素英 通讯员 罗海涛(hǎitāo))
更(gèng)多精彩资讯(zīxùn)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(xiāofèizhě)(xiāofèizhě)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(de)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